2006年7月底,Merom正式发布并被应用于Napa平台,称之为Napa Refresh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迅驰3.5”。而在命名规范上,由于Yonah核心已经开始启动了“Core”,因此新CPU被命名为Core 2,笔记本端首批出货代号前缀都是T(桌面端对应核编号开头是E)。值得肯定是的,在几代的迅驰平台里,正是迅驰三代(即Napa平台)里CPU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某种角度上说,还影响着桌面和服务器领域,推出了全新的Core架构。而Core,可以说是Intel CPU史上的一次***。由Core开始,Intel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追求高频率带来高性能的模式,而是转为更加注重CPU效能,这种笔记本的发展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。    2007年5月9日,英特尔面向全球发布新一代迅驰移动计算平台(Santa Rosa,又称“迅驰四代”)。与上一代迅驰(NAPA及NAPA Refresh)相比,迅驰四代在功耗、视频、无线、电池续航等方面有所提升。最为引人注目的是,在新平台中引入了全新的“迅盘”技术及最高传输速度达600M/秒的无线模块。在Santa Rosa平台中对于性能提升最大的当算处理器,虽然处理器在架构上与前一代Napa Refresh没有任何变化,依旧是原来的Merom核心,但是Santa Rosa平台上使用的Merom处理器与目前市面上使用的Merom处理器并不完全相同,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前端总线和处理器的接口上,Napa平台的Merom处理器采用Socket M接口,前端总线为667MHZ而在Santa Rosa平台上使用的Merom处理器采用Socket P接口和800 MHz的前端总线,也就是统领笔记本江湖的新酷睿2双核处理器。
    2008年1月8日,英特尔最新一代的移动处理器Penryn发布,沿用965系列芯片组和4965系列无线网卡,而Penryn处理器将全面取代目前的Merom处理器,进一步高举酷睿的大旗,捍卫英特尔在移动领域的领导地位。与上一代Merom核心处理器最大的区别在于,英特尔Penryn处理器采用了领先的45nm制程工艺,引入了High-K金属栅级技术。2008年6月,搭配Penryn的Montevina平台正式发布,真正的迅驰5相比目前的Penryn,可以说Montevina平台上的Penryn才真正发挥了全部的实力。在2005年英特尔引入SSE3指令集之后,此次Penryn又引入了全新的SSE4.1指令集,新增加了47条指令,主要针对多媒体方面进行改进;此外,改进的超级随机引擎可以在一个周期内执行128bit的指令,并且可以改善全系列SSE指令集的执行效率。配合高速Radix-16除法运算器、最大6MB二级缓存、改进的智能能源管理技术等新技术的加入,现在的移动笔记本的性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三、让笔记本发挥其最大的作用
    早在10多年前,笔记本电脑刚诞生不久,Intel就着手为其专门研制处理器,尤其在架构、制造工艺、电源管理技术、封装类型等方面狠下功夫。从386、486、Pentium MMX到Pentium II、III、Pentium 4-M、“Banias”、“Dothan”、“Yonah”、“Merom”,Intel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笔记本电脑性能的提升、体积的缩小、价格的降低、使用时间的提高。从首款80386SL/80386DL到今天Merom核心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,乃至即将推出的Penryn潘睿核心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,这些年来,我们看到了Intel辛勤耕耘出的累累硕果。
    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,科技也是惊人的快速发展着,快得连一种非常成熟的平台还有完完全全普及开来的时候,另一个更新的技术又诞生了,很可能过段时间新买的笔记本可能又“落后”了。作为享受高科技的成果的广大笔记本使用者,无论是新买的笔记本CPU有多快、内存有多大,还是使用了多年的笔记本、配置如何,让笔记本发挥其最大的作用,是每个人的最终追求。跟随时代的脚步,让我们的笔记本使用上最新的科技,在众多的操作系统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本专用操作系统!

转载于:https://blog.51cto.com/gqtrrrp/214060